老子的帮助(90)

2025-10-10 评论

    依拙见,握紧拳头从象征的意味来看,即不是从生理学上看,还可解释为一层意思,不伸手,不手心向上乞讨索要,也不手心向下抓取抢夺。这样就珍惜自身,同样珍惜与尊重世界。己归己,人归人,世界归世界,很好。
    至于说到婴孩虽柔弱,却不受攻击,窃以为关键在于婴孩处于受保护的地位,并不是婴孩自然不受毒虫、野兽、猛禽的攻击。祥林嫂的儿子阿毛就被狼叼走了,而外国也发生过小孩被老鼠咬掉了耳朵的事件。
    这里展示的仍然是老子的弱的哲学、阴柔的哲学。宁失之于弱,失之于受保护,莫要失之于强,失之于威胁他人,这是老子的一个原则。这样的原则对于称王称霸者、盛气凌人者、因挫折而灰心丧气者,都是极有教益的,但换一种情况,就不灵了,例如被侵略者。
    细心的老子一直观察到了男婴孩的生殖器的挺起。老子在他的微言大义的作品中大方地谈玄牝(大阴户)与小男孩的xxxx,说明那时候的性观念没有后来的那么多禁忌。他的意思是说,生殖器的活动不需要外力的煽动教唆挑逗,也不需要进行早期性教育,也不需要讲什么性禁忌、性防范,既然有精,生殖器自然会动起来、运作起来。或云精是聚精会神之意,无伤,无悖,聚精会神也是精,精子精液精力精神也是精,这里是汉语汉字的概括性与整体性的表现。
    终日号哭,其实是会哑嗓子的,不至于哑得很厉害,像成人嘶吼太过,或歌唱、戏曲演员练声方法有误造成的后果那样,原因就是婴孩的啼哭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想哭就哭,哭累了自然就休息睡眠,或者哭着哭着衔上了乳头,变成了满意的呻吟,自然不哭了。
    喉咙也好,生殖器也好,自有章法,该起则起,该止则止,行藏有道,起伏在我,自我调节,达到和谐平衡,才能可持续地长期稳定。
    这里老子提出了大道的一个新的属性:和,即和谐与平衡、节律与本能。一时的胜利,一时的收益,一时的得计,是容易的;难得的是常与明,永远正常,永远和谐,永远明晰,永远光明。于是老子再次强调自然,反对心力交瘁,反对争强好胜,反对使气斗狠,反对霸气十足。他让人们警惕那种高峰状态、黄金状态,极端傲视群小的状态,东方不败、凌驾群英、横行霸道的状态,认为谁达到了那种状态,谁就失掉了大道,谁就会走向衰落与灭亡。
    忠言逆耳,良药苦口,这一段教训,值得肃然深思。
    论述婴儿的道性,伟大的老子似乎有些一相情愿。世上有些所谓永远长不大的人,他们表现的孩子气除了纯真、直爽、不动心眼、不做局、无害人心等正面品德外,也常常伴有任性、浅薄、易怒、易喜、自我中心乃至自私、依赖性、无能、动辄伸手、无责任心、无远见、无自我掌控能力,等等。其中最好的例证就是贾宝玉;不怎么好的例证就是顾城,实在不敢奉承、不敢树立他为得道的榜样。我国十三亿人要是变成了十三亿孩子,要是出来xxxx坚挺的七亿五千万小男孩??
    那也够恐怖的啦。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
    故为天下贵。
    真正有知识有智慧的人不会轻易说话,轻易说话的人并没有什么知识与智慧。
    关门闭户,闭目塞聪,磨钝你的锐气,减少你与旁人的纠纷、分歧,调和五颜六色,认同于尘世的非绝对洁净状态。这就是所谓的广大深厚的认同精神、尚同精神。
    能够有这种玄同,即广大深厚的认同、尚同精神了,你就不可能被亲昵拉拢,也不可能被疏远冷落。你就不可能被收买利用,也不可能被陷害侵犯。你就不可能被提升尊贵,也不可能被贬低下贱。
    能做到这样,就是天下最高贵、最有尊严的人了。
    这一章特别强调所谓的尚同精神,不是求异而是尚同,这也是中国古代先哲思想的一个重点。老子一上来先谈言与知的关系。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与孔子的“述而不作”,与禅的“不可说,不可说”,与西谚“雄辩是银,沉默是金”有异曲同工之妙。与尚同精神联系起来看,妄言(夸张、片面、空谈、吹嘘、为自我表现而多言)是产生分歧的一个原因。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王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