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秘使(10)

2025-10-10 评论

    居住洱海周围的蛮族有6个大部落,部落首长号称诏。
    因而有6诏之称。6诏也可以理解为6国。周汉时期;后主刘禅派渚葛亮车大军南征。在6个诏主中有个叫孟获的,他同弟弟孟优依靠天险组织了顽强的斗争。孟是乌蛮大姓,孟获是乌蛮豪酋,极有影响的诏主。诸葛亮采纳马谡“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正确意见,同孟获先后进行了7次大战役,每次都打败盂获,将他捉住后,又放他回去,让他重整兵马再决胜负。
    这便是《三国渲义》中“七擒盂获”那一为家喻户晓的故事。、“经过7次战役之后,诸葛亮再次释放盂获,让他来战。
    孟获不肯战了。他脱开上衣,露出筋肉暴绽的强健的身体。
    对诸葛亮垂泪道:“七擒七纵,自古以来不曾有。我的子子孙孙都感谢丞相的再生之恩,与内地人民友好相处。”
    对于这位勇敢倔强的诏主盂获,泰族历史称之为崩黑,他的沼是6诏中最南边一个,叫做南诏。到了唐朝,6诏中只有南诏始终依附唐帝国,与唐友善,因而得到唐的支持。
    唐玄宗帮助孟获的后代们展开兼并其他5诏的战争,封南诏沼主皮逻阁为云南王。这位皮逻阁也就是老挝等国家史书中记裁的坤博拢他是盂获的后裔。
    皮逻阁统一洱海地区后,建立南诏国,并开始向外扩展领土。从老挝史书中可以看到,皮逻阁(即坤博隆)曾经建立芒滕这个城市,后来越南人把它改名为奠边府,并且在1954年由于奠边府战役而成为闻名世界的城市。
    公元746年,皮逻阁建大理城,并将大理定为国都。在泰国和老挝的史书里,大理府被称为昂赛。随着南诏国版图的不断扩大,加之热带密林,交通不便,为了有效地管理国家,国王皮逻阁便派遣自己的儿子随带一支强大的军队和一批迁居的男人女人去王国的各个地区。并在战略要地建立城镇。
    据说皮逻阁生有几十个子女,但老挝等国家的史书说他只有7个儿子。这大概是因为这7个儿子比较出名。与印度支那各国有密切的血肉关系吧。
    长子阁逻凤(老挝史书称他坤洛)在继承南诏国王位前,曾被派往琅勃拉邦,打败那里的佧族人,建立了琅勃拉邦玉国。阁逻凤的儿子坤萨瓦后来做了琅勃拉邦王。世代相传,直传至今日老挝的国王西萨旺·瓦达纳。也就是说,老挝国王是南诏国王皮逻阁的嫡系后代。
    皮逻阁的第二个儿子坤法兰被派至太和,也就是后来的大理。
    第三个儿子叫楚松,他到了楚拉尼,首都设在河内。他所统治的全部领土西双楚泰(即12侯地之意)中,后来只有一个省在老挝,真他部分在越南北部和中国西南部。、第四个儿子陶坎丰亲王(老挝史称赛丰)带10万男女建立了景线城。这位景线亲玉就是现代泰国的祖先。他18岁登上景线王位,在位102年,直活到120岁才去世。
    第五个儿子陶因亲王被派到罗斛,就是现在泰国的大城。
    第六个儿子陶空亲王被派到甘蒙,就是现在老挝的他曲城。
    第七个儿子切壮亲王被派到川圹。现在老挝川圹的王族家系便裔出于划壮。老挝独立后,切壮亲王的嫡系后代赛坎亲王仍以川圹省长的名义统治这个地区。
    可见,南扫国在公元902年亡国之前,早已分支出去几个王国。川圹这样的小亲王不算,重要的是琅勃拉邦亲王和景线亲王。他们一个是现代老挝王系的祖先,另一个是泰国的祖先。他们都是来自中国的云南等地区。
    现在的老挝约有300万人口,由3个族系的许多民族和部落所组成。每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化色彩和特征,这使老挝民族的文化基础更加丰富多采,但也使民族工作更重要,更复杂。这3个族系是:印度尼西亚族系,也就是被南诏国王阁逻凤打败了的佧族。他们是这里的土著,可以上溯至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在老挝他们又被通称为老听族。没有单独的文字,多住于山上,下会织布,刀耕火种,比较落后。
    泰老族系,在老挝被统称为老龙族。是在南诏前后由中国南部的云南、贵州逐渐南迁来,把当地土著人老听族挤上山去,自己定居在琅勃拉邦至占巴塞一带的湄公河两岸。在老挝历史的发展中,他们逐渐表现为老挝民族的主体,其文化也可以看作是老挝各民族文化的代表、汉藏族系,包括汉族、苗族、瑶族等民族,在老挝一般称为老松族。他们是于18世纪从中国南方迁移来,许多风俗习惯同华南少数民族相似。他们的生产程度高于老听族,低于老龙族。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权延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