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秘使(18)

2025-10-10 评论

    “你们这次出去,任务很艰巨,很光荣。”刘伯承一字一板,说得缓慢、有力。
    “我来希望能得到刘帅的指导帮助。”
    “你喝茶。”工作人员送上一杯清茶,刘伯承指指茶水。
    他待客永远是清茶一杯,没有香烟水果。他生活的清贫淡泊是工作人员们聊天的一项重要内容,几十位曾在他身边工作过的人回忆往事时,都不免感慨:“我们是一点光一点油水也没沾上。因为他自己远离这一切。连特供食物都不买不要。”当一些高干子弟开始出国观光、学习。甚至经商时,他的小女儿也曾感慨:“我们没沾上父亲任何光。”
    “首先是政策问题,政策和策略是关剑关于这个问题,你要清小平同志将政策杠杠划清楚。”
    将军在20多年后,虽记不得元帅谈话的全部内容,但这第一条指示他记得清清楚楚。自刘邓大军挺进中原,揭开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历史一页后,刘邓的名字便历史性地联在了一起。在重大历史关头的合作战斗所建立的友谊、信任和了解,都是最深刻而又无可改变的。
    “小平同志已经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全面指示。”段苏权回答。
    “其次,”元帅伸出两根指头,“要形成拳头,要改变那种对峙拼消耗,要打歼灭战。”刘伯承略一停顿,加重语气:“打小的歼灭战。一个排、一个连。一个营地吃悼他,力争全歼。”
    将军频频点头。后来事实的发展正如元帅所指示所预料的那样,无论老挝还是越南,都走上了这条路。他们不可能有中国发生过的那些大战役,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据后来的战报和报纸公开的消息,开始报道的是“全歼一个排”,不久又报出了“全歼美军一个连”,以后发展到全歼一个营……而在此之前,用中央负责同志的话讲,”歼灭战的问题。
    不但老挝不僮,越南也没有很好地解决。要反复给他们讲这个问题……”“第三是民族问题。”刘伯承元帅显然对老挝问题是很了解的,缓缓讲下去。“苗族是个问题。听说,巴特寮有个苗族高级干部,只是吸大烟就被开除了。吸大烟当然是不好,但要耐心说服教育。要有政策和策略,要有原则性,也要有灵活性。不能脱离实际环境和历史背影,特别县对少数民族。”
    将军注意倾听,想到了当年红军长征到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丹桂村时,刘伯承元帅指挥抢渡金沙江,仍不忘记叫人在清真寺的墙上刷出一条大标语:“红军绝对保护回家工农群众利益。”这条标语被回族群众保留至今,成为历史的记录。当红军长征经过冕宁彝族地区时,先头部队被彝族围祝军委总参谋长刘伯承亲自去宣传共产党的政策,井同彝族沽基家支首领小叶丹在海子边杀鸡饮血,结为盟友。帮助他们组织”中国彝民红军沽基支队”,还赠送他们一些枪支和一面”中国彝民红军沽基支队”的红旗,打开了胜利北上的道路。“彝海结盟”又成了民族团结的千古佳话。
    “建党、建军、建政、建立根据地、处理好民族问题,坚持自力更生,坚持持久战,这就叫任重道远呵。”刘伯承谆谆告诫,”遇问题难解,要请示中央,请示毛主席。不要以为麻烦中央,要多请示。…“没有做过这样复杂的工作……”将军微露不安.刘伯承望定段苏权,那双传奇的损伤一目的眼睛一眨一眨;一只眼睛像燃烧的人,一只眼睛像冷凝的冰,给人以斗争热情,给人以坚强意志。他对段苏权做个肯定的手势:“坚持国际主义精神,你过去做得好,现在学了《毛逊更可以做好。过去你能坚持正确意见,坚待做老实人,相信你这次一样能做到。”
    段苏权脸上泛起红晕,心情有些激动。不仅是因为听到了元帅的鼓励和肯定,而且深为元帅的知人知情而感动。
    抗美援朝时。将军便根据国际主义精神担任过志愿军空军军长、华北空军司令员。他还记得那次战斗——1951年11月2日,空军司令员到安东中朝联合空军司令部检查工作,恰遇我空3师和空14师在朝鲜清川江上空遭遇敌F-86大机群。F-86是美军装备的新式飞机,性能与我们的飞机性能各有所长。但我军机群高于敌机1000多公尺,处于有利态势。
    担任指挥的段苏权抓起话筒,下达作战命令,准备利用高度优势捕捉战机打击敌机。可是,站在指挥台旁的空军司令员和苏联顾问却介入了指挥。那里发生了这样一场争论:“立刻命令机群下降高度。”司令贝发令。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权延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