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困与微行(56)

2025-10-10 评论

    周惠坐在西南角的位置。八年八个样板戏,他同全国人民一样实在是“吃”腻就像一个人吃了八年羊尾巴,闻到味便难受得起鸡皮疙瘩。如今换了口味,重新听到久远亲切的声音,看到熟悉可心的人物和生活,那一种精神愉悦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
    有人从东北角“双号入场”的门口走入,贴墙立有几秒钟,让眼睛适应黑暗。
    “首长,请跟我来。”服务员上前引领。
    “周惠同志坐哪里?”问话河南味十足。
    “是赵书记啊,”服务员辨认出来人是四川省委第一书记赵紫阳,“打字幕请他出来!”
    “不要,我跟他坐一起看。”赵紫阳小声说,“你帮我找一找。”
    走过来两名服务员,嘀咕几声,一名服务员知道周惠大致的座位,引赵紫阳绕向西南,包了红布的手电筒小心翼翼地照照,一手扶赵紫阳,贴近他耳边:“就在那儿,从这儿过去……”
    借银幕反射回来的光亮,赵紫阳看到周惠,挨他身边坐下来。周惠被影片牵走魂一般,浑然不觉。
    有人在他肋部捅了捅。
    “嗯,”周惠回头回神,正要叫出声,被赵紫阳用手势止住。便压住嗓子贴过嘴去问:“你怎么找来”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嘛。”赵紫阳用他特有的河南口音咬耳朵。
    “干”周惠将身体一歪,两人就成了“耳鬓厮磨”的姿态,正方便咬耳朵。
    “聊聊。”
    “出去?”
    “就在这儿好。”赵紫阳挤挤眼,“都看电影呢,没人注意咱们。”
    “聊啥?”周惠认真看一眼赵紫阳。那张长脸还像当年在九地委任职时一样英俊,只是多了几分老练和成熟。当年的生活与银幕上放映的“平原游击队”很神似。
    记得是一九四五年初春,邓小平任北方局代理书记,要去平原分局调查情况,电报打到太岳,调太岳二地委委员兼士敏县委书记周惠同往。
    平原分局又叫冀鲁豫分局,当时辖津浦以西,平汉以东,陇海以北,德(川)石(家庄)以南的广大地区。周惠随邓小平到平原分局后不久,被分配到六地委任副书记。当时赵紫阳在九地委任副书记,万里在八地委任书记,三个人同在一个战略区。
    周惠同赵紫阳相交就在那个时期开始,会议见面自不必说,打游击也常在一起行动,睡一个屋、吃一锅饭,甚至是一样的穿戴打扮:身上黑布长袍,头上箍条白毛巾,要是被现在的小青年们见到,会误以为“土匪”。因为银幕和戏剧中,土匪也是这般打扮。所不同的是,赵紫阳是个漂亮小伙子,精明干练,生活中得意事多,失意事少;周惠精壮敦实,黝黑粗犷,自小多磨难,失意事多,得意事少,加之命运留在脸部的痘疤,甚至生过遁世出家之念。带了少年生活下的不同印迹进入革命队伍,两人的性格作风也有不同。赵紫阳热烈潇洒,越是人前越神采飞扬,引来许多羡慕的目光;周惠踏实果决,敢做敢当,言语间或爆烈如雷,间或流出一种淡淡的有几分苍凉的幽默。
    这两个人却相处得好,吹牛聊天喜欢往一道凑。抗战胜利前后,两个人住一个屋填写干部登记表,互相交换着看,周惠比赵紫阳大几个月,该是老兄。
    “小平讲了包产到户,华国锋一句话也没提……”赵紫阳冲着周惠耳朵喃喃。
    “文件上没有写,他娘的!”周惠在喉咙里骂。
    “纪登奎的讲话里也只字没提。”
    “他官作大了”,周惠声音虽小,火气却大,“我们不认识。”
    其实,周惠和纪登奎当年就在赵紫阳那个九地委当县委书记,周惠还给他讲过课。“文革”中,纪登奎被毛泽东破格提拔到政治局,从此,见了周惠便略无反应,不认识的一般。
    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苟富贵,无相忘”成了一种传统美德,那是因为多数人做到。“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容易做到,所以是受斥骂的;不忘旧义,特别是不忘过去的上级却是难些;生怕旧人提旧事,似乎提旧事有损高官后的形象和位置。所以,如果说:“某某官当大了,不认识人了”,这个“某某”在人们眼中便黯然低下许多。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权延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