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困与微行(57)

2025-10-10 评论

    当然,这种“传统美德”也给为官者带来许多麻烦。社会的习惯和现实,“富贵深山有远亲”,官作大了找的人也多了,对于“官身不由己”的大官来说也实在应酬不起,得罪不完。
    不过,周惠认为纪登奎对自己的态度不属此列。
    “哎,老兄,”赵紫阳又捅捅周惠,咬着耳朵说,“你看包产到户搞他个十分之一怎么”
    “嗯,叫我说就搞他个十分之二。”周惠也咬着耳朵说,“先搞百分之二十也没什么。”
    “可报纸上有人吹冷风呢,你老兄不给他们几炮?”赵紫阳“煽风点火”。
    “你怎么找到我来”周惠笑问。
    “我们坐的是一条船。”赵紫阳手心压手背,在周惠的手背上轻拍几下,拍得周惠心热血涌,后来果真又大放其炮,惹了点麻烦,那是后话
    在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转折之际,各省第一书记的悄悄串联活动起了很大作用,他们联合起来,在自己为政一方的地域里,以权力和行动对抗、反驳了“凡是派”及思想尚未解放的“保守派”们。实际上,这种串联在“文革”后期,“四人帮”气焰正盛时便已开始赵紫阳是其中一个典型。
    “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之时,赵紫阳便曾犯难去拜访邓小平。
    “你这个人好大胆哪!”邓小平劈头一句,“好多人躲都躲不及,你倒找上门来”
    “我们坐的是一条船嘛,”赵紫阳的河南腔同邓小平的四川调都富于一种音乐的韵味,“是福是祸谁也躲不掉。”
    “检查过关了”邓小平将一杯茶递过去。
    “有那么几尊神把关,能放我轻易过去”赵紫阳苦笑。
    “往我身上推嘛。”邓小平深深吸烟,又轻松一笑,“我早讲过,老子是聋子不怕响雷打,死猪不怕滚水烫。”
    “大不了撤职,”赵紫阳耸耸肩。“我已经五十多了,无所谓”
    “才五十多就悲观了,我七十了还不服输呢。”
    赵紫阳倾过身去咬耳道:“张春桥找我了解去年你请我吃饭的事,问我是不是看到了主席去年五月在政治局的谈话记录?我说没有。又问我是不是听你讲了主席批所谓‘四人帮’的事?我装糊涂说‘什么四人帮?’我不知道呀。……”
    “老子讲了,又能怎么”邓小平拍响茶几?
    “何必自找麻烦呢。”赵紫阳压着嗓子道,“我都没认账,那个记录本我早悄悄烧”
    “你这个家伙,鬼滑得很哪!”邓小平笑了,“名为来告别,实则通风报信,订立攻守同盟嘛!”
    “没办法呀,”赵紫阳摊开双手,“逼的。”他立起身来告辞:“我该走了,我可什么也没说”
    在政治生活中,凡上了“同一条船”,此类活动是少不了的。抓“四人帮”是这样,搞“包产到户”也是如此。何况赵紫阳调去四川之前,也曾在内蒙古干过年把时间,跑了不少旗县,搞起“串联”更是名正言顺。他再捅捅周惠:“哎,你也多找人串串。乔木同志起草的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否定了华和纪的那一套,否定了全国学大寨……”
    “可我也不满意。”周惠对着赵紫阳的耳朵摇头道,“我找过乔木,因为没有‘包产到户’这一句。”
    “心里有这条就行”赵紫阳在周惠肩膀上轻拍,“下面还是咱们说了算。心照不宣,心照不宣……”
    二
    “庐山物以类聚,京西又是物以类聚。”
    周惠自嘲地在心中暗笑,颇有信心地注意那位长身长脸,趿拉着一双黑布鞋,在小餐厅摇晃着身子走路的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果然,万里直冲他走来,大咧咧坐于他身旁。
    虽然抗战末他们共事于一个战略区,却并未直接打过交道,是新形势下坐上一条船
    “周惠同志,你那个发言不错嘛。”万里随便打着招呼,“刚出点汗,来点风寒顶回去可不得了”
    这个人小节不拘,大事独到,非常人能及。周惠望着万里随意敞开的衣襟,心里这样评价。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权延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