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长期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也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办公所在。
周惠进京,喜欢住中南海,不仅是为了开会述职方便,更由于这里有一种思考大事的政治氛围。
中央书记处办公的勤政殿与毛泽东居住的丰泽园之间,有所小四合院,是个内部小招待所,接待各路“诸侯”,各方“封疆大吏”。许多人不愿住此,嫌拘束,不似禁苑外可以随心所欲。周惠除了工作,业余爱好不过读书散步,都是“禁苑”不禁的内容,所以每次进京,多是给中央警卫局挂个电话,径直住进中南海。
这两天周惠得空儿就散散步,其实是“走脑子”。
若说上次看《罗马之战》走火骂娘是不明情况,不知对象,这次可就不同。赵紫阳、任仲夷他们来捅火,他翁声翁气地抱怨道:“你们尽捅我得罪人,他是我的老上级……”
他明知自己是炮筒子脾气,可一旦遇了火,还是禁不住要炸。《人民日报》春节前后登了他的“半路出家也能成佛”等观点,可是到了三月十五日,突然在头版发表了一封读者来信《“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应当稳定》。来信说:“轻易从‘队为基础’退回去,搞分田到组,是脱离群众,不得人心的,”会“搞乱干部和群众的思想,挫伤群众积极性,给生产造成危害”……
特别是信前的“编者按”,口气颇大,显然有来头:“已经出现分田到户、包产到组的地方,应当正确贯彻执行党的政策,坚决纠正错误做法。”
周惠心里已经有数,叫他“纠正错误做法的”就是那位老上级。
怎么办?他的脑子里也有些“乱石铺街”。一会儿庐山会议,一会儿十一届三中全会;忽而内蒙古的农民,忽而当年中南局的老领导;一时间“大跃进”、“人民公社”,一时间又“包产到户”、“分青苗”……孰是孰非?
脑子走,脚也走,已是走在海子东侧。不知为什么,神思忽然飞到一街之隔的禁城。
那座有五百多年历史的“紫禁城”,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宫。在后人的眼中,它不仅是十五万平方米的完整的古建筑群,更是中国皇帝制度的重要内容。比如那红墙黄瓦、蟠龙藻井、沥粉金漆木柱和金漆雕龙的“宝座”,都是封建皇权的象征,他人不敢僭用。哪怕你是“九千岁”,宫殿也不敢建在超越二尺的台基上,只有万岁爷的金銮殿才是建在六尺高的汉白玉台基上。皇宫分“外朝”和“内廷”。外朝以太和(金銮殿)、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文华、武英两殿为文武两翼,是皇帝举行大典,召见群臣,行使权力之场所。皇帝升座,殿前银鹤。铜鼎、金炉都升起袅袅香烟,维绕于殿宇廊庞;殿廓下,金钟、玉馨、笙、笛、箫、琴齐声奏鸣,跪于丹墀之下的文武百官三呼万岁;整个紫禁城赤霞晖映,金光万道,将中国封建宗法礼制和帝王至高至尊的思想充分表现出来。“内廷”以“乾清”、“交泰”、“坤宁”三宫为主,东西各有六院,那一种广阔繁杂,壮丽豪华,深沉博大,无一不是帝王至高无上权威的佐证。
封建统治的主要思想和内容,都可概括为四个字;立君牧民。
纵观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史,无论“百家争鸣”还是“独尊儒术”,惟独在“立君牧民”一点上无异议,就连为民请命的海瑞和老百姓靠理想臆造的“包青天”,都不会越“立君牧民”之雷池一步。前文提到的卜式,他可以先国后家,公而忘私,却笃信“立君牧民”。
“上于是以式终长者,乃召拜式为中郎……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式即为郎,布衣中跷而牧羊,岁余,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也。’”
这位“思想境界高”,不愿为官的卜式,宁愿去当羊棺牧羊。皇帝嘉奖他羊牧得好时,他告诉皇帝,治民和牧羊一个道理。
无论政治家如何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要是“立君牧民”,他怎样努力也不可能改变“君贵民轻”的客观事实。一千多年来,中国的老百姓怕的是昏君,盼的是明君,一如羔羊寄望于收者仁厚、理智、勤劳……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权延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