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年”毛泽东将沾在湿漉漉的皮肤上的衬衣用三根指头拎起来,轻轻扇动,不无抱怨,“一万人游泳,才动了这个念头。又出了什么事?”
“我跟汪东兴、郑维山准备码头和船,沿江看了看,还是安全问题……”
“一路都听你们说,连个鬼也没有扒车!”毛泽东动气整天听到的是安全问题,连火车也坐不稳,都说红卫兵到处拦车扒车,他可一个也没遇上。
杨成武不急不忙陈述理由,决定他态度的是职责,而不是领袖的情绪。
起于青苹之末,掠于秀木之梢。丰富的斗争阅历使杨成武有一种特殊的、只属于出类拔萃的军人的敏感。从到达武汉那一天,他就暗暗觉出一种风暴到来之前的特殊预兆。再见到谢富治和王力,再接触一下武汉军民,再看看王力带来的“北航红旗”的四名“小将”,他料定这场风暴是免不了啦!可是,特殊的环境和形势下,他又不能直接据此发出“气象预报”,只能另谈理由。
他做了一些应急准备,比如下令机场打开后门,以备前门万一被堵,可以从后门登机。他与汪东兴、郑维山坐船查看了长江水。他的秘书张忠庆是白洋淀人,一身好水性,还下水游了一趟。上船后,天快黑了,好多人围住船看热闹,其中不乏红卫兵,一片声喊:“杨成武!这个是杨成武,是杨成武将军!”杨成武忙否认:“我不是。”红卫兵们喊声更高:“你骗人!你就是杨成武,我们认识你。毛主席接见红卫兵,你在吉普车上陪毛主席一道检阅过我们!……”
毛泽东第八次接见红卫兵,是乘敞篷吉普车。司机旁坐着汪东兴,身后两侧站立杨成武和谢富治,照片发在各大报刊,贴满宣传栏。现在陪检阅红卫兵的三个人都来了武汉,其中杨成武更显眼些,一下子就被红卫兵托出了老底。他没法解释,忙钻进汽车溜走
这次南巡是严格保密,是“微行”,周恩来要求大家不得暴露身份,杨成武就用这个理由来劝阻毛泽东:
“主席,连我都一下子就被认出来了,如果是你去,更一目了然,全武汉的人都会往江边拥。”
毛泽东张张嘴,没有马上说出话。他要游长江,并非只是“天下的水只有武汉好”,也不仅是“一整年一万人游泳,才动了这个念头。”这里有政治。“大海航行靠舵手”,“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不是总有人讲“到了斯大林晚年”我还在游长江!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就是政治。
可是,他毕竟不愿过早暴露,过早轰动。那样不利于“微行”,不利于他的调查研究,把握真实情况。
“要推后几天?”毛泽东松开拎着衬衣的手。
“或许要一个星期。”杨成武认真回答。
“那好吧。”毛泽东沮丧地摆了下手,“只好如此”
周恩来赞赏地朝杨成武点点头,去毛泽东身边坐下。
郑维山、余立金、谢富治和王力等人已经陆续来到,各自找位坐下。从七月十五日开始,每天上午这些人到梅岭一号向毛泽东汇报华北、中南、西南的问题,下午由周恩来在百花一号召集武汉军区的领导及驻武汉部队师以上支左单位的负责人开会,听取汇报。
杨成武在长江水上忙了两天,这是第一次听汇报。看来毛泽东是在拾头一天的话题。
“你们在昆明给冲了会场?”他一边吸烟一边望住谢富治问,“还讲了话?”
“我和王力同志都讲”谢富治回答。
“李成芳站得住站不住?”毛泽东还是首先关心部队和部队干部,连续询问西南各省的“军管”情况,各市有没有独立师?因为各省会和重要城市的独立师,其重要性就相当于北京、天津、上海的卫戍区。他关心得细,甚至连张国华等人没有下过工厂车间也谈到
“着重做军队工作。”毛泽东开始表态,是保护军队和军队干部的态度,“给他们开脱。”
杨成武一针见血:“没有人民的军队就没有人民的一切。”
“好。对他们(造反派)讲,四川问题,主要是李井泉。廖志高、黄新庭、郭林祥的事。其次是甘渭汉、韦杰。李文清还支了一下左,不能让军队干部和战士负责。”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权延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