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要学。一个人正在学习的时候,不能够回答‘然’
或‘否’,恋爱这门功课当然也不是例外罢。”
梅女士柔媚地然而坚决地作了结束,就赶快转换谈话的方向,问李无忌打算什么时间回南京,徐绮君是不是常常见到。李无忌脸色灰败,惘然答应着,不转眼地对梅女士瞧。没有什么特异的表情流露在梅女士的脸上。还是那样弯弯的仿佛会说话的眉毛,还是那样顾盼撩人然而坦白无邪的眼睛,以及可爱而又可畏的微笑。
“希望我再来上海时,你的学习时间已经完毕,能够作决定的答复。”
这么喟然说,李无忌就去了。老妈子又在客堂后一叠声叫少奶奶。
两三天后,梅女士这才觉得自己快要变成真正的少奶奶了。黄因明似乎很忙,整天在外边跑,又继之以夜;有时回来得太晚,还得梅女士去开门。老妈子又不时要请三小时以至半天的假。守家的责任竟很合理似的落在梅女士肩膀上。幸而她还有新碰到的那本书解闷,且又陆续找出许多来,所以三天不出门,倒也不觉得什么。
这些书籍在梅女士眼前展开一个新宇宙。她的辨不出方向那样的迷惘的苦闷暂时被逼到遗忘的角落里。现在她的心情,仿佛有些像四五年前尚在中学校时初读“新”字排行的书报。那时她亦能够暂时把要恋爱而不得的苦痛扔在脑后。
但是有一天梁刚夫来,看见梅女士浸淫在书本里,又听到黄因明讲起“少奶奶”的笑话,便说单看书也不中用,说什么革命的斗争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应该从实生活中去领受。他又劝她们在后门上装一具新式的弹簧锁,那么,有三把钥匙,黄因明,梅女士,老妈子,各人拿一把,免得做了房子的奴隶。
虽然并不十分理解梁刚夫的议论,梅女士却也下意识地遵奉。她又时常出去走动了。然而又感得无处可去。别人都像很忙,常去打扰也不好意思。后来她想得了一个消遣的方法:练习骑脚踏车。
写信也要消费梅女士一部分的时间。李无忌的来信很勤,而且差不多每封信的末尾总拖着一个问句:“你的学习快完工了罢?”徐绮君也不躲懒。她虽然住在南京,却告诉了许多广州的事,因为她的堂弟徐自强在那边的军官学校里。
这一点,点缀着梅女士的闲暇生活,也就不很寂寞了。好像害热病的人已经度过那狂乱的期间,现在梅女士的心境进入了睡眠样的静定。想侦探黄因明他们到底有什么秘密的好奇心,也逐渐冷却了。“做一面镜子专照别人有什么好处呢!”梅女士这么策励自己。并且她已经明白黄因明他们是干什么的了。最近黄因明不似先前那样忙,闲谈时便也有意无意地说到她自己的事。梅女士总是静听,不表示什么意见。她还不能对于那些事下批评,而随便敷衍,她又不肯。
在这平静的然而不免灰色的生活中,只有梁刚夫的来访,会使梅女士感到新的不安和复活的苦闷。有时只有他们两人,谈话又如此有味,忽然梅女士的耳边隐隐地响着李无忌的声音:是不是仍旧是给一个简单的“不”?她注意地瞅着梁刚夫的眼睛,盼望发见一些不寻常的东西。没有。话也谈到了男女关系。那时梁刚夫的眼光更加亮些,开玩笑似的蓦地来了个问句:
“密司梅,你的经验不好说说么?”
梅女士觉得这句话怪刺耳,同时却又嗅出轻侮的气味,她的回答便很尖利:
“因为不奇特,不是偷偷摸摸的,讲出来也未必有味。”
梁刚夫淡淡一笑,既不生气,亦不忸怩,仿佛还带些反倒可怜梅女士心胸太仄狭的意味。梅女士也立刻后悔,她自己奇怪为什么竟说出这样的硬句。好像年青的母亲虽然一时使性,打了心爱的小宝贝,但过后心里多么疼惜,她呆呆地看着梁刚夫,经过了几秒钟,方才叹一口气接着说下去:
“并且我不知道像我所经验的那样事,是不是也算得悲剧。我爱过一个人,可是他不敢爱我;他要求我为了爱他的缘故不再去爱他。我用了极大的努力遵照他的意思做。然而什么都铸定了时,他又变了主意,他敢了;可是就在那时候,他——病死!”
短短的沉默。然后来了梁刚夫的照常冷静的声音: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茅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