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散文集(227)

2025-10-10 评论

    同时,我们也必须记得:阿Q作为农民典型,是有他的特定的时代性的,——他是辛亥革命前后的农民典型。阿Q的时代,马克思主义还没有来到中国,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及其愚民政策对农民还有极大的影响,表现在阿Q身上的,就是它的精神胜利法等等。不能离开了时代背景谈典型性,对阿Q的典型性,亦应作如是观。
    1959年11月13日

    今天,我们隆重纪念鲁迅诞生八十周年。八十年,在人类历史上,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但是,在中国,却发生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中国人民的三大敌人,曾经象三座大山一样,沉重地压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人民的头上,现在,这三座大山已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被中国人民胜利地推倒了!鲁迅,中国人民的伟大战士和伟大作家,唤醒中国人民反抗、推倒这三座大山的先驱者之一,他的毕生精力都是贡献给这个伟大而崇高的事业的。在他的八十诞辰的时候,我们能够在永远扫除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的祖国,在全国人民意气风发,干劲冲天,建设着社会主义的时期,来举行纪念,是应该引以为自豪的,而且,也可告慰鲁迅于地下。
    一八八一年上距鸦片战争四十年,上距太平天国的失败仅十五年。这时期,由于镇压太平天国的军事胜利,对外屈伏而对内凶横的清皇朝的政权,获得暂时的稳定,自诩为“中兴"。这以后的十年间,一度为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船坚炮利所震慑的清朝统治集团把"兴办洋务"视为自己的续命汤,陆续举办了一些兵工厂、水师学堂,派遣留学生学习海军和航海,开办一些电报局,筑了几条短程铁路,也开办了若干民用厂矿。这样就展开了中国历史上官僚资本主义的第一页。这十年间,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和文化侵略也陆续在加紧和扩大。尤其是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以教会为据点,以传教士为先遣队,从沿江沿海地区深入到内地,办报,办学校,办出版社,对广大中国人民进行奴化教育。对于帝国主义的日益加紧的经济侵略和文化侵略,清朝统治集团不但未加抵抗,反而开门揖盗,助纣为虐。
    然而,"兴办洋务"既不能增加清皇朝对外抵抗的力量,也不能改进中国人民的穷困落后状态;以官僚集团为主体所兴办的"洋务"反而便利了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出,增加了人民的负担。帝国主义的加紧和扩大的经济侵略和文化侵略当然也进一步激起了中国广大人民的反帝斗争。太平天国失败以后,捻军以及西北、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武装起义,都给予清皇朝以沉重的打击,而反帝国主义、反清、反封建的人民运动——教案、农民起义,也此落彼起,连年不断,遍及全国各省。就这样,清朝统治集团所自吹自擂的"中兴大业",转眼间已成一场春梦。
    这些历史背景,对于童年时代的鲁迅,不能不给予深远的影响。
    此后,正当鲁迅的少年、青年时期,历史大事件接连而来:一八九四年中日战争,一八九八年戊戌政变,一九○○年义和团的反帝武装斗争。这几桩历史大事件都促使更多的爱国志士投身于民族、民主革命的运动,青年的鲁迅也参加了这个伟大的救中国的事业。但是,那时候的鲁迅,已经看到文化革命、思想教育的极大重要性,因而他那时候的活动主要在于开展一个新的文化、文艺的运动;他在《摩罗诗力说》中介绍并鼓吹了爱国的反封建的浪漫主义的欧洲大诗人和他们的思想,在《域外小说集》中又介绍了十九世纪欧洲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无容讳言,鲁迅在当时也象同时代的许多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先驱者一样,把救中国的希望寄托于欧洲式的资产阶级的所谓民主主义的政治制度。然而,辛亥革命以后中国政治的演变,换言之,辛亥革命的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使鲁迅认识到"此路"不通,因而他曾经十分苦闷。
    伟大的十月革命的炮声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的不少的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者从此看到了救中国的康庄大道,鲁迅是其中的一人。然而,从革命民主主义走向马克思主义的道路并不是一夜之间可以完成的,而且也必须经过艰辛的战斗的考验。一九一九年以后十年间鲁迅的革命活动和文学活动即是明显的证明。研究这一时期的鲁迅思想发展的过程,对于我们会有深刻的思想教育作用。但是,由于时间的限制,这个报告不可能谈到鲁迅的从革命民主主义走向马克思主义,从进化论走向阶级论的思想发展过程(附带说一说,今年十月恰又逢到鲁迅逝世二十五周年,五年前,在纪念鲁迅逝世二十周年的大会上,我曾经作了题为《鲁迅——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报告,今天我对于鲁迅思想发展的见解还跟那时一样,因而也觉得没有再炒冷饭之必要。)在这里,我只打算谈一谈对于我们当前的文学、艺术工作者的创作活动和提高修养具有实际意义的三个问题。这就是:一、鲁迅作譬如何服务于整个革命事业!二、鲁迅作品的民族形式与个人风格。三、鲁迅的"博"与"专"。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茅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