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希望,受青年尊敬的,有威望的人们,能够很慷慨地对许多青年说:“你是一个好青年……”即便这个青年本身并不怎么好,如我一样。但那句话,具有着某种使一个不怎么好的青年朝好的方面去努力,不朝坏的方面随意发展的约制力。当然,那句话也只有出自一个受这青年尊敬的人之口,才可能具有约制力。
为了这一点,和由这一点使我从生活中领悟的一个道理,我感激茹志鹃老师。
与黄宗英老师相识,比与茹志鹃老师相识晚两天,因为开会的前两日她未到。
我是在楼梯上见到她的。我上楼,她下楼。她怀中抱着一大摞红彤彤的塑料贴面的《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掉了几册,我替她捡了起来。
她道了谢,问:“买一册吗?”
我说:“不买。”
又问:“为什么不买啊?”
我说:“有了。”
她说:“有了也肯定不是这样的。这可是第一批塑料贴面的啊!”
我想:这人可怪,我不愿买,干嘛非动员我买啊!就答:“那也不买。再伟大的著作保存一本也可以了!”她笑了,说:“回答得好。他们叫我帮忙卖,我只好尽这份义务。可是推销半天了,一本也推销不掉,岂不是令我感到有点扫兴吗?”
我说:“谁尽这份义务,都会感到扫兴的。如今肯定人人都有了啊!”
她又笑了,说:“看来我只好‘完璧归赵’,给会务组送回去了!我就对他们说你刚才那句话吧——再伟大的著作保存一本也可以了。你不买非常对,一楼正在卖新书,莫如省下钱多买一本没买过的书是不是?你快去!”
我立刻转身下楼。
听到背后有人叫了一句:“黄宗英!”不禁站住,见一个人在同她说话。
我恍然大悟——热情的《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推销员”,竟是大名鼎鼎的黄宗英!
我至今仍不确知她的年龄。但当时肯定已五十多岁了,却一点也不像五十多岁的女性,比实际年龄要年轻十岁左右。她神采奕奕,焕发着一种似乎永不会被生活的砺石所磨灭的热情、爽朗和乐观精神。
在大学里,我读过她的报告文学《小丫扛大旗》后,曾有意识地翻阅各种旧报刊,寻找她的作品当范文读。她讨论时发言很踊跃。我从她当时那些发言中得出结论,她是位非常重视深入生活的作家。
记得她当时曾这样说:“只要有可能,我就一定争取深入到生活中去。要像一条蚯蚓钻入泥土中一样。在作家圈子以外的生活中,有许多人和许多事,实在是太令作家激动、太令作家感动了!我真想走遍全中国,深入到各种各样的生活中去!……”
于今重新思考她这番话,我仍认为很有道理。无论对于报告文学作家还是小说作家,熟悉各种各样的人和各种各样的生活,都是大有裨益的。排除作家的文学功力和才情这两方面因素,一位作家究竟拥有多少生活底蕴,究竟拥有多么大的“创作园林”,决定作家将取得多大的成就。
会议结束后,我忽然产生了一个念头,想请她给我们复旦中文系的学生们,讲讲报告文学写作中的种种问题。但又怕她会拒绝,使我“下不来台”。最终还是鼓起勇气,讷讷地向她提出了请求。
她说:“哎呀,这可不行!给你们复旦中文系的大学生们讲课,我真没那么高的水平!”
我说:“我的许多同学都很喜爱读您的报告文学,我是在代表他们请求您呀!”
她看了看我,说:“你好像还诚心诚意的?”
我说:“是诚心诚意的。”
她犹豫着。
我又说:“您放心好了,我们会组织得很有纪律,绝不许任何一个同学跟您捣乱。”
她说:“我倒不怕这一点。大学生们和一位作家有什么过不去的呢?无非是提出几个使我为难的问题。那我就来一句‘无可奉告’,他们还能如何呢?”
我说:“您答应了?”
她说:“并没有啊。”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梁晓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