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京有张床(36)

2025-10-10 评论

    “那也是,和哥哥说得拢,两个书呆子,一对呆夫妻。”我弟弟笑,“你们将来有小孩了,就叫阿呆。”
    我姐姐理智下来:“也是,没十全十美的。再说还可以把你哥弄到美国去,也不吃亏。”
    我这时再吐出疑虑:“但她要我读书,一读就是五六年,而且读那之前,还要考几个试,每个都要脱一层皮,一年半能够考下来就算天才了。”
    我姐姐和弟弟都吓得摇头,吐舌头。我妈也愣了:“还有这回事?”
    “是啊,天上哪会掉柿饼啊!”我接着说,“这还没完呢。考完试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你还得选专业,和美国大学教授套磁——也就是拉关系,然后准备申请材料,找人写推荐信,一封一封寄过去,人家要不要你还难说呢。为了增加几率,你得寄十几份,每份上百美元,也就是咱们八九百块。从考试到拿到Offer——也就是录取通知书,再到签证,两年内能拿下就算吉星高照啦。还不说这几年不但挣不了钱,还得倒花两三万呢。加上前面考试的钱,没三四万拿不下来。”
    “天啦,我听得脑袋都大啦。”我弟弟说。
    “咋这么贵啊?”我姐姐大吃一惊。
    “GRE考一次就要一千多,考托福一次也是六七百,很多人考好几次。还要去北京培训,一个班就是一千多,GRE和托福两个班都得上,有的人上几次,还有上千元的资料费,北京几个月的食宿费,北京和靀城的交通费,十多个美国学校申请费,还有去领事馆的交通费和签证费,签证一次就一百美元,连签三次能过关算幸运……你们算算要多少钱?”我一股脑地列举出来,再补充说,“即使过去了,读三四年或七八年书,拿到学位才能找工作,找到工作两三年才能拿绿卡。”
    “啥叫绿卡?”我妈问。
    “简单说,就是美国户口。有了那玩意,你才能在美国合法地生活工作。”我说。
    我姐姐眼睛都大了:“天哪,差不多要十年!这代价也太大了,你自己好好考虑。”
    “这和十年有期徒刑有啥区别?我算是被考住啦。”我仰天花板长啸。
    无论文化高低职业贵贱社会属性,但凡中国人总是不可理喻地认为,读书就是走正道,甚至不计后果。果然,我妈沉思了一会,说:“这个我支持,你以前读书就不认真,要不也不会考到那个学校。这也是个机会,几年也值得,老婆也找到了,总比白晃下去好。至于钱的问题,想办法吧。”
    “我不适合读书,我适合写书。”我大言不惭。
    “写书?你写的书在哪?这次有眉目了吧?”我妈数落我。
    “编辑很喜欢,但要修改。我可没时间耗在那上面了,爱出不出。”我无所谓的样子。
    “我忘了问了。”我妈迟疑了一下,问,“去美国读书可以要小孩吗?”
    “当然,出去之前就要结婚嘛。嗨,八字还没一撇呢。”我说。
    在我和我妈的影响下,家人迅速统一了思想。我也马上制定了详尽的计划:每天七点起床,晚上十二点睡觉,一周休息一天……看着这个计划,我觉得头皮发麻,后脊背凉飕飕的。
    一切皆有可能?我一塌糊涂的生活似乎不可思议地发生了逆转。长期动荡不安的生活,已让我滋生了不可遏制的种种胡作非为的危险苗头,如果就这样烂滚龙一样滚下去,迟早会走上不齿于人类的不归路。我为迎接大洋彼岸的新生活做好了思想上的准备,只等一年后彤彤来接我。告别青春以来,我再次对生活充满了玫瑰色般的梦想。剩下的,就是重新拿起书本,一路考过去。这事不好玩,但很多时候事情一旦开始,你TMD就得硬着头皮玩下去。我还有点自知之明,这绝对是我自救于水火通向幸福的末班车了。
    我完全恢复了当年高考时的状态。闭门不出,一切热闹熟视无睹,一切电话敬谢不敏,电视基本与我绝缘,连“新闻咸播”和“幸运250”都戒了。偶尔瞅一眼股市,气急败坏,索性懒得再看。所有家务与我无关,所有好吃的都给我送来。我妈小心照顾我的饮食起居,我成了一个肩负重任而又恬不知耻的寄生虫。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