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翠霞有头无脑,金宝库鼠目寸光。双降两级工资之后应该叶落知秋,走了背字儿仍不收敛;十年内乱大难临头,这出连台悲、喜、闹剧一开锣;他俩就成了祭旗的头刀菜。
县剧团庙小神灵大,池浅王八多,牛鬼蛇神有如过江之鲫;周翠霞和金宝库更是众丑之首,众矢之的。
唱丑的嬉皮笑脸,金宝库的脸皮厚得能磨剃刀子,竟然忍受不了造反小将的百般凌辱;临死唱了一出《碰碑》。头撞南墙而亡。周翠霞虽然惯演淫妇娼女,但是脖子上挂了十八只恶臭的破鞋,又被剃了个阴阳头,敲着一面文武场的破锣在县城里游街,也羞得抬不起头;恨不能地裂一缝,一头钻进去。
周翠霞大难不死,救命的是她的女佣郝二嫂。
她和金宝库双降工资之后,吃不起饭馆子的包饭,从县城以北的南桃园村雇了个寡妇,给他们做饭和管家。这个郝二嫂原是个柴禾妞子,后来嫁给一个走江湖卖艺的郝二棒槌;郝二棒槌进城改了行,在建筑公司当架子工,她在伙房当了饮事员。全国闹饥荒,她跟着丈夫下放回村。不久,丈夫得了浮肿病,一直肿到胸口窝儿,倒不上气来憋死。郝二嫂埋葬了丈夫,要还清给丈夫治病欠下的一大笔药费,只得出来佣工。
郝二嫂到周翠霞家佣工的时候,周翠霞不但降低了工资,而且角儿的身份也一落千丈。她演起潘金莲和阎婆惜活灵活现,得心应手,把这一套用在现代戏里的革命女性身上,全不对路子。戏班子的嘴澡堂子的水,旧艺人的坏习气是看人下菜碟儿;周翠霞过去是挂头牌的角儿,盛气凌人,架子老大,得罪人不少,现在名利上都跌落身价,便免不了被冷嘲热讽听闲话。凤凰落威不如鸡,她只能一忍再忍。忍无可忍的却是郝二嫂。
有一天,一个唱马童、喽-、匪兵的跟头虫(武行配角),找茬儿堵住周翠霞的屋门骂大街,周翠霞和金宝库忍泣吞声;郝二嫂却咽不下这口肮脏气,挺身而出,跳出门外,破口大骂。那个跟头虫骂不过郝二嫂就动手,谁知郝二嫂跟她死去的男人学过拳脚;跟头虫的武功是花活儿,郝二嫂的拳脚却是过得硬,交手后几个你来我往,跟头虫就被郝二嫂打得鼻青脸肿。
郝二嫂的武艺在县剧团出了名,周翠霞有了这个护身符,日子好过了一些。
但是,造反小将的打、砸、抢、抄、抓,是奉了圣旨的行动,郝二嫂也只能敢怒而不敢言。她祖上十八辈都是贫下中农,造反小将在痛打周翠霞和金宝库之前,对她以礼相待,将她护送出城,回南桃园村。
她在南桃园村听说金宝库撞墙自杀,周翠霞游街示众,心中不忍;又来到县城看望这个落难女人。
周翠霞早已从五间正房里被赶出来,搬到紧靠厕所的一间小黑屋子住,潮湿骚臭。她形容枯槁,伤口化脓,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照镜子能把自己吓死。郝二嫂走进这个杂院,在小黑屋子里找见了周翠霞,周翠霞双膝跪倒,抱住她的两腿,干咧着嘴,已经不会哭了。
“我带你逃命去吧!”郝二嫂本想只看一眼就走,谁知一见周翠霞这个惨状,竟不忍相弃,两肋插刀。
“我……不敢……不敢……”
“那你不被打死,也得烂死。”
“我怕……给你……惹祸。”
“天塌了有高个子撑着,砸不着我就碰不着你。”
不走只有一死,逃跑也许是一条活路,周翠霞只得大乱入乡,跟着郝二嫂来到南桃园村避难。
北运河浑身河汊子,有个河汊子叫上马封金;上马封金河汊子进入大河的交叉口,南桃园村隐藏在绿树浓荫中。
这个村子很小,祖是都是水路护送大船的镖客。大河淤废,镖行关门,镖客便上岸种了地,武艺却没有失传。南桃园村的男女老少,不管是过了七十上八十的老头儿,还是裹着粽子脚的老太婆,不管是穿开裆裤的小男孩儿,还是梳着抓髻的小丫头,都能走几路刀枪,打几趟拳脚。从外村搭来的小媳妇,天天过目,也就抬手动脚起来。郝二嫂便是一例。
天下大乱,到处武斗,南桃园村的这些镖客儿孙,竟有一半以上扔下锄把子,出外当打手。每天能挣一块三毛二,相当城里一个壮工的最低收入。那时,种地一天挣十分;秋后分红,十分的工值不到两毛钱。当打手比种地收入多十倍,何乐而不为?武斗不是天天有,凡有武斗还另外补贴,打胜了更得奖金,名曰“慰劳费”。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刘绍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