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起刀不落(75)

2025-10-10 评论

  之后形势急转直下。虽然“九强赛”前的“保霍”“反霍”之争大有沸反盈天、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态势,但架不住陈亦明一句不咸不淡的“粤普”——“空军司令打陆军司令啦……”遂成喜剧。
  霍顿那句“我还活着”与球迷区打出的“我不服”是这出喜剧海报式的语言,前者我在《不快乐的因素》中缀上了一句臧克家的“但已经死了”,后者我在《与悲剧无关》中安上了“牛二”的角色,感觉就像“捧哏”与“逗哏”。
  米卢来了之后惹上了“桃色新闻”,这是国人整人的第一部——作风问题;事情还没有完,随后的第二步米卢就与“人贩子”扯止干系(说他倒腾球员),这是“经济问题”,按计划第三步应该是“政治问题”了。当然,故事闹到这儿就不好玩了(后来果然闹出个“国旗事件”,作者)。
  我认为,从“十强”到“九强”实际上是走完了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过渡,中国足球终于失去了悲剧意义。谢奕的《生于1977》与我的《墓志铭》是关于悲剧最后的祭文,之后不应该再高举悲剧大旗,否则就是变相为中国足球树碑立传,就是“肉麻当有趣”……悲剧结束以后又该怎样呢?按照“冰海沉船”被糟蹋的路线,它应该是喜剧和闹剧……
  比如说“3号隋波”以及之后录音带上的淫秽语,又比如说“平安门君子”夜不归宿以及事后对“嫖”还是“没嫖”展开的一场激烈的争论。
  这种说法有种痛心疾首的意味,但事情远不如想像的那样糟糕。中国足球缺乏一种幽默感,所以我们可以用幽默点开中国足球的笑穴。
  我极端欣赏周星驰“化悲剧为幽默”的演绎方式,这比“悲痛为力量”更容易接受,而且更富建设性。
  “化悲痛为力量”相当于练了一趟“七伤拳”,力量截止大悲痛越大,悲痛越大力量也越大,反反复复,复复反反,很伤人的……当年金毛狮王谢逊一辈子都在报仇,又被别人报仇,最后“悲痛”“力量”一并发作,一代狮王在自废武功后遁迹江湖。
  “化悲痛为幽默”却是一门绝顶的功夫,表面嘻嘻哈哈稀松平常,其实内有不二法门。就像当年大理段誉与北侠萧峰斗酒,酒喝得波澜壮阔,萧峰并不知道,段誉已用六脉神剑将酒人指尖化掉……段誉很幽默,所以像“六脉神剑”“凌波微步”之类的东西在他身上决是表现出幽默的味道。
  当你不能随悲剧时,必须学会化角,学会逃跑,学会斗转星移、乾坤挪移之类的功夫,把压力转化到另一端……
  如果我们总是想着中国足球的悲痛,总是在被“七伤拳”的悲壮、刚猛伤身,迟早会像金毛狮王一样性情大变行为乖张,周星驰在《大话西游》里有一句名言值得作为新时期中国足坛的座右铭:大家不过是研究研究嘛,何必那么认真呢?
  悲痛化不成力量,幽默才是力量
  用幽默的眼光看问题,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发现。此如“平安六君子”事件,如果你叫它“平安六嫖客”事件就缺乏幽默感,你必须先把人家定在“君子”的“曲径”上,才能通到关于“绿衣女子”及“和衣而卧”的“幽”来。“君子”说了,只是“和衣而卧”,什么都没干,这令人想起大侠金庸所著的《神雕侠侣》中的杨过与小龙女——小龙女每晚都要扔一根绳子悬在空中,真正的“和衣而卧”,他们若干年来相敬如宾守身如玉真让人佩服。他们谈论的,我是玉女心经、九阴真经一类的,严肃得很。
  “君子”与“绿衣”之间可能也在切磋什么“阴”、什么“阳”的武功吧,虽然我相信“绿衣”是一女球迷,前来索要签名的,但中国人的名字很短,不大可能一签签到“东方出现鱼肚白”……
  所以,对于喜剧或闹剧,这种解读方式就比“七伤拳”那样的“硬吃一拳”聪明。
  中国人一向悲愤得很的就是没有冲进过世界杯,并把它升到民族荣誉、民族特性上去(过去我常这么干),但如果“幽一下默”问题就不那么严重了。好比我们是农民(我们本来就是一农业大国),世界杯就是那城,没进过城脸上无光是自然的,但转念一想,进了城又怎样,隔壁阿Q此处指国)国进了城去,以为见了世面,还不是被揍了个鼻青脸肿?阿Q后来以为白盔白甲的人要带他去“同去同去“,结果都是被捉了去砍头的。
  前两天,中青队在越南被比自己矮半头的越南孩子打败了,后来又被比自己高半头的日本孩子打了个7比1,有个老球迷就打电话给我,第一句居然引用了鲁迅的“救救孩子!”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李承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