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金针度与人(63)

2025-10-10 评论

  赵翼有论诗绝句说:"满眼天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说雌黄。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他的气派,于此可见。
  崔述:《崔东壁遗书》
  崔述(一七四○~一八一六),字武承,号东壁,河北大名人。他是清朝举人,五十六岁做福建罗源等县太爷,六十二岁北归。这段官场生涯,由于他反对"武弁多借海寇邀功,诬商船为盗",特为被诬者做了几十人的平反,因此被坏人反咬一口,说他"擅释巨盗"。最后巡抚汪志伊查明他被诬赖,得以免议。
  崔述一生最大的功劳,在于他能把历来的许多神话推翻,把许多不可信的事件一一点破,他把许多荒唐的古史给剪掉了。《清史稿》说他:
  其著书大旨,谓不以传注杂于经,不以诸子百家杂子传注。以经为主,传注之合于经者著之,不合者辨之。异说不经之言,则辟其谬而削之。
  述之为学,考据详明如汉儒,而未尝墨守旧说而不求其心之安;辨析精微如宋儒,而未尝空谈虚理而不核乎事之实。然勇于自信,任意轩轾者亦多。
  崔述在五十三岁时候,收了一位三十二岁的徒弟陈履和,两人一生只相聚过两个月,但陈履和却一直为崔述传布著作,在崔述死后九年,陈履和以六十五岁之年也死了,死前为老师刻书,穷得"宦囊萧然,且有负累"。自己五岁的儿子,连家乡都回不去。全世界的学生,没有比他再伟大的了。
  刘义庆:《世说新语》
  刘义庆(四○三~四四四),江苏铜山人。他是六朝时候宋的皇族,从小就被宋武帝刘裕看重。十四岁跟着刘裕北伐;刘裕称帝后,封为临川王。后来做文帝亲信,做过大官。他"为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才词虽不多,然足为宗室之表。受任历藩,无浮淫之过,唯晚节奉养沙门,颇致费损。少善骑乘,及长以世路艰难,不复跨马。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可见为人的一斑。
  《世说新语》原名《世说》,唐朝改为今名。它的成书,可能和《吕氏春秋》一样,是门客的集体创作,内容包括五六百条精采的小故事,由六百有头有脸的人组成。全书共分三十六篇。卷首四篇,包括: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是儒家原有的分类;卷中、卷下共三十二篇,是刘义庆新的分类。卷中包括: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捷悟、夙慧、豪爽九篇。卷下包括:容止、自新、企羡、伤逝、栖逸、贤媛、术解、巧艺、宠礼、狂诞,简傲、排调、轻诋、假谲、黜免、俭啬、侈汰、忿狷、谗险、尤悔、纸漏、惑溺、仇隙二十三篇。
  《世说新语》写尽了魏晋人物的音容笑貌,每个故事落墨不多,或优美、或洒脱、或惊心、或动魄,都是很有味道的。中国古书多犯头巾气的毛病,《世说新语》却像是脱帽后的闲谈,别有风味与情调。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吴永(一八六五~一九三六),字渔川,浙江吴兴人。十九岁中秀才,跟郭嵩焘学古文义法。后来做了曾国藩儿子曾纪泽的女婿。
  这本《庚子西狩丛谈》是关于庚子拳乱的原始材料,现在已经有了英译本,由美国那鲁大学刊行,此外并有德、日等文的译本。
  安徽人吴闿生在《庚子西狩丛谈》的序里说:
  庚子之役,国家以乱民肇衅,外国连衡而入京师,两宫微服出狩。行二日,至榆林堡。怀来县知县吴永具衣冠恭过于道旁。于是帝后始得进饘粥、备供帐。当是时,吴公之名闻天下,即而太后嘉其行谊,命开缺以知府随扈督办行在粮台,日夕召见,骎骎且大用,众以封圻台辅目公矣!而公伉直自将,不肯骫骫随俗,以故枢要多不悦公,遂以道员外放,然太后终契其贤。遇两司缺出,未尝不忆及公;每人都召对,未尝不移晷也。即而两宫相继殂谢,国祚亦潜移,谈者偶及往事,殆如隔世矣!
  正因为庚子前尘是一段"殆如隔世"的往史,吴永这部回忆录,才更有"白头宫女谈天宝"的意义,留心近代史实的人,将会更加证实这种意义。
  容闳:《西学东渐记》
  容闳(一八二八~一九一二),字纯甫,广东人,清朝道光八年生于澳门西南四英里的彼多罗岛(Pedro-lsland)之南屏镇,是中国第一个在美国大学毕业的留学生,他毕业于那鲁大学。回国后,清朝主持洋务运动的曾国藩、李鸿章,受了他的影响。"政府宜先派颖秀青年,送之出洋留学,以为国家储蓄人才。"在容闳去美留学后二十五年(一八七二),派了第一批学生三十人,是为公费留学之始。唐绍仪、梁敦彦、詹天佑等,都是这一批的人才。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李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