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与荣(176)

2025-10-10 评论

    “硬空间”就动真格儿了,谁也不让谁。我家是一间房,这间房前的宽度都是我的;我家是两间房,两间房前的空地都是我的;三间房照样。你我相邻,就以隔墙中线为界,你是你的,我是我的,绝不相占。我要盖厨房,在我的宽度内,我要种花,也在这领地内,我要堆什物,不能伸一根木头棍去你那儿。有的人家还用砖码出半人高的墙来,圈出自己的领地。码的时候,左右邻居明白你的意思,从跟前过着,脸上装没事,心中却骂着:谁他妈要占你的地儿,瞅你分明得?你和他见面也要尴尬两天,嘿嘿地干笑笑。过了这一阵也便淡忘了,又融洽了,发现还是隔开来清静。空间的争夺主要在宽度上,至于在深度上,有个约定俗成的界限。东房人家盖的厨房,西房人家盖的厨房,中间的距离总要差不多吧?得走个人,过个车,晾个衣服吧?你盖厨房,我圈领地,相互都瞄着呢,结果东房人家的厨房外墙在一条直线上,西房人家的厨房外墙也在一条直线上,东西相等,在院中夹成个笔直的甬道,倒也符合美观。至于高度,一般没关系。你要盖得高,得有砖有料,不那么容易。太高了,先遮你自家的窗亮。
    三维空间的争夺最后成了定局,谁也不犯谁。可是,你一旦搬走,左右邻居就会乘机把地儿放一放,他把厨房加宽点,我把围墙外移一点。过两天新户搬来了,人生地不熟,就住下了,还和左右邻居热热乎乎拉呱。他住了一阵,也要盖厨房了(旧厨房照例叫旧住户拆走了),这才忙着备料。有办法的,卡车呜呜地来,尘土飞扬地卸,一天就齐了,弄得满院人眼红心酸,都想到自己盖厨房的艰辛了;没办法的,备一两年的也有。然后也就明白:左右邻居侵吞着自己的地方。不过成了定局的事,也就不能更改。
    尤老鼠住东院四号。他是老住户,所以,虽然只住一间房,房前占的地儿却宽些。右边挤了谭秀妮两砖宽,左边挤了窦大妈一砖地。可他还没个像样的厨房,只有一个遮雨的烂棚子。
    尤老鼠有尤老鼠的办法。他姓尤,大名富贵,二十多年前,在厂里业余演京剧《十五贯》,他唱了一回娄阿鼠,就演变成了尤老鼠这绰号。长得又像;矮瘦,驼背,剃个秃头,尖头顶,走路东张西望,脚步匆匆。人们当面叫老尤,背后叫尤老鼠,客气了叫尤大哥,开玩笑了叫尤耗子。
    每天下班了,他自行车后面驮两块砖,都是路过工地“捡”来的。若是叫人碰上了,我是回家垫垫箱子。哪个工地没这点通情达理?碰不上,一天两块,一年就是七百来块。还嫌慢,每天早晨蒙蒙亮又出去遛弯了,回来,双手大大方方平托两块砖。干吗呢,尤大哥?练练胳膊劲儿。他答道。
    砖在房前越积越多,怕人偷,码得齐齐的,三垛,三千整。零的,还攒着第四垛,上面盖着烂草袋,不防君子也防小人。老婆不上班,前后左右也替他看管呢,丢不了。
    水泥呢?沙子呢?大院的厨房有三等,一等的是水泥沙浆砌墙,二等的是白灰沙浆,三等的是黄泥砌墙。他憋着劲儿要盖一等的。慢慢攒吧,老办法。两个塑料袋,下了班,多绕点路,今儿过这个建筑工地,明儿过那个施工现场,一袋沙,一袋水泥,谁看见了也不计较他:这一点,像称盐似的,就够回家补个墙缝嘛。积少成多,一天五斤水泥,八斤沙,半年下来,水泥就有一千来斤。一百斤一袋,十袋了。足够了。砌墙根本用不了,还可以抹水泥地面。对,就来水泥地面,高级再高级。他在院里走着,一家家厨房前聊着:做饭呢?吃啥啊?眼里却把厨房上下考察了又考察。多是土地面,也有砖地面,水泥地面的只有三四家,他要超过他们呢。你那厨房啥时盖啊?他点头哈腰:早呢,料还不齐全。
    砖是明摆着。沙子是倒在棚子里,砖围成的池子。水泥呢,贵重,进了屋了。墙角黑洞洞的有两口大缸,倒在里面了,盖上盖儿了——那玩意儿怕潮。
    每天回家,打开缸盖儿看了,满囤囤的水泥面,像过去香炉内的香灰,又细又面,捏在手里别提多亲了。看见院里的男女老少在窗前过着。一个人躲在暗处,靠在这胖胖的大缸上,手深深插入水泥面中,凉丝丝滑腻腻,真美。没有人看见他,这是他的财富。到时候一盖厨房,把这水泥都用了,真有点舍不得呢。没关系,用完再往里续。没用了续什么?没用也攒着。每天把塑料袋一倾,水泥呼啦倒进缸里,已成了他的快乐。尤老鼠啊尤老鼠,你可真成老鼠了。当老鼠有啥不好?当老鼠再自在不过了。每天把吃食往窝里叼着,躲在暗窝里守着成堆的吃食,反反复复观赏着,美得很。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柯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