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经常找他"揩油".赵海光也摸来了一包飞马牌,在我面前洋洋得意,还讨来了场长一顶单军帽歪戴在头上。
"马儿,"他喊我的外号,"你也去搞双军鞋来吧,我看清了,他还有两双。
"当时我父亲怨恨我,很少寄钱来。我一双胶鞋早就底面分了家,但我不愿意去做那种事。
一天,场长在路上碰到我,看了我一眼,说:"你来!""做什么?""来!"他把我带到草市街。这是靠甘溪的一个小镇,四周有小城墙,是以前为防土匪修建的。墙内麻石"官道"通小码头,有各种店铺。碰到"赶闹子",总是人群拥挤不通,热热闹闹。其中最引知青们兴趣的是竹器、草田柚、大板栗,还有一些老婆婆叫卖的粉红色糖酸萝卜。
场长背着手,把我带进了设在观音庙里的供销社。"妹子,"他朝百货柜一个僮族姑娘点点头,"请你打盆热水来好啵?"附近的人都认得这个大名鼎鼎的老革命。女售货员一笑,立刻办到了。
他又撞开经理的房门,拿来一张椅子。那随便的态度,像到了自己家里。
"洗脚吧!"我猜出了什么,有点慌乱。
"洗唦!"他见我不动,就蹲下去抓住我的脚用劲洗了两把,又把袖口一扯,三下两下擦干了。"你穿好多码的?""场长,我自己有鞋……"他不理睬,分开指头量了一下我的脚,去柜边选了一双大胶鞋,往我脚上一套。捏捏鞋尖,还刚合适。"要得!"点了点头。
"场长,我真的不要……""穿了!"他满意地看看那双鞋,从口袋里摸出一大把东西来,有子弹壳、纸条、钞票、烟丝、私章。他把钞票和硬币一一选出来,付了鞋钱,其余的掂了掂,全部往我手上一塞:"你先拿了用吧,没得了再找我……"我说不出话来。
他像没发生任何事一样,随便得很,同几个熟人打打招呼,背着双手迈开八字步,出了庙门……一出门他就同我谈起其他话题:美国的艾森豪威尔,拖拉机,打麂子,仿佛根本不记得刚才鞋的事了。
临分手,他鼓励我积极上进,争当骨干。不料其中有句话使我心里猛地一沉:"……喂,你们青年中有谈情说爱的没有?有,你就找我报告一声。"场长是不准谈恋爱的。他说过:现在是创业期,三年内不准谈爱,要是哪个把资产阶级的香风臭气带进来了,他就不客气。每次看电影,他要男女分开坐,还叫队长带着民兵四处搜查,看有成双成对的"地下活动分子"没有。在场长面前,一男一女不敢随便谈笑,连买画都要注意。有次,我们工区一个外号叫"米老鼠"的女青年买了幅"罗密欧与朱丽叶",场长见了皱起眉,咕哝一句:"无聊!"气得那个姑娘哭了一场。
场长偏偏又是小雨的父亲!听老杨说,小雨老家在苏北,父母是进步教师,被反动派杀了。场长在一次战斗中救了她,讨米汤养活了她。解放后,她才从老乡家里回到场长身边,后来又进了某农学院。场长说:"学农业,跟我到农场去学吧!"就要她退学来到了茅草地。她是场长唯一的家庭温暖,常常晚饭之后,场长就拉她一起下象棋,或者一人一张竹椅,坐在坪里要她念一段关云长或鲁智深。
现在我对小雨该怎么办呢?
同她的接触更多了。夜晚,巨大的圆月冒出了茅草地,一片宁静随着银雾般的月光洒在大地上。隐隐约约的甘溪像一抹水银,发出蓝宝石的光芒,像童话中的生命之湖,像一个紫色的梦境。天地间一片无边的,神秘的,柔软的蓝,好像有支蓝色的歌在天边飘,融入草丛,飘向星空。
青年们坐在水库边上谈天,唱歌,背诵诗歌,或者,为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
偷偷看一眼小雨,那个坐在最右边的小雨,那个头发镶着月色银边的剪影,心里总是不安。以致有一次"猴子"问我马克思的第二个女儿叫什么名字,"小雨……"我糊糊涂涂脱口而出。
"什么?"他们哄堂大笑了。
我知道出了乱子,费了好多口舌,才使大家的注意力没有滑向"危险"的方向。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韩少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