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少功自选集(16)

2025-10-10 评论

    场长当然也极为悲痛。傍晚,看见他在野外,对着天边静静的红霞,红着眼大声喊:"丫头——你给我回来!回来!——"叭叭叭,驳壳枪朝天响了。
    枪声像雷声,像破竹之声,惊飞几只野鸡,尖锐地升人寒冷的高空,最后,消逝在最后一抹晚霞中……
    谁也不敢去劝他,只有他两个干儿子,缠着他的脚哭喊:"爸爸,爸爸……"场长很快病倒了,农场无头更加乱,到第二年,只好作为长期亏损单位解散。
    杨守胜带着省农垦局一个工作组来了。中央一个副部长也来了一转。他是给场长送名字的那位首长,也是场长最敬畏的老上级。据说他狠狠批评了场长一顿。场党委开了七天会,会后老杨召开职工大会,传达了经济整顿精神,肯定了场长和全场职工的功绩,然后宣布农场将由附近几个公社分区接管。清理财产,安置人员也马上开始了,大部分知识青年转去修铁路,据说可望转为铁路职工,这当然令大家高兴。
    在我冷静的目光中,大家热热闹闹庆贺,杀鸡、打狗,劈板凳、箱架烧火。
    一些本地职工则乘乱偷铁丝,偷锄头。菜地上吃不完的菜,把猪和牛赶去吃。大家要离开了,也不再怕场长了,场部贴了些大字报,意见五花八门。群众说他瞎指挥,干部说他独断专行。一个新来的会计说他那次搞寒衣是破坏财经制度,利用特权"慷国家之慨".姓袁的则一天一个"揭发",处处表现同他"划清界限"……
    我清理书籍和行李,发现那双已经破了的胶鞋,不觉心里一动——场长呢?
    这个茅草地"王国"辛勤的"酋长",几天来在哪里?
    听人说,他几天没沾水米,经常在地上走来走去,落黑也不回家。那匹马被他打死了。他将要调到某学校去当书记,不需要马了。食堂吃马肉那天,人们看见他没尝一片,只喝了整整一斤酒。
    我去看过他。房里乱糟糟的,人不在。他可能还在地里走,捶一捶这棵树,摸一摸那头牛吧。天下雨了,他还没有回。他还在雨中思索吗?思索昨天还是明天?他将要去领导一个学校了,他还将重复他的欢乐和痛苦吗?时间在嘀嘀嗒嗒跑,沉重的负担,命运给他的负担,什么时候能够甩开?……
    雨还在无声地飘落。不知为什么,我烧了一罐姜汤,扫净了地,抹净了桌子。
    一双旧皮靴上尽是泥巴,一点一点,好容易才刷干净,整齐地摆好……然后我终于走了,轻轻地拉上门,一点声音也没有。
    真的,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做。
    直到我们动身那天下午,我去买点东西,才在草市街看见他。他在冷清清的供销社里,靠着冰冷的水泥柜台,端着一个酒碗。他显得老多了,眼发红,没有小雨照顾他,衣服破烂了也没补好。背有点驼,喉结在滚动。要不是那道虎生生的目光,我真怀疑他是哪个瑶寨里来的老汉。
    他朝我点点头,勉强一笑,"喝酒啊?"我摇摇头。
    庙门外熙熙攘攘,一些农民赶着农场的牛,拖拉机喷着黑烟,拖着农场一些财物不知要到哪里去。再看过去,将要离开这里的青年们正往几部汽车上堆放行李,白球鞋,运动衫,笑脸,晃动着。茅草地一场雄壮的"革命",由这些作了总结。
    场长眼里掠过一丝凄凉,闭上眼,喝了口酒,回过头来,"你们到这里有几年了?""四年。""哦,四年,四年,好快呀……你们,行李都上车了吧?没掉什么吧?……到新地方要注意罗,要搞好团结,慢慢适应水土,修铁路不比做地上工夫,容易出危险,做事宁肯慢点,莫慌手脚。嗯?"真是奇怪,离别可以使粗心的人变得细致,蛮横的人变得柔和,使存怨的人忘记对方的种种过失。我的心轻轻颤抖起来。
    他突然问:"你们,都恨我吧?"我不知该怎样回答。
    远处汽车喇叭响了。他苦笑着闭了闭眼睛,无力地挥挥手,"好了,你走吧,走吧,不早罗!""场长",这两个已经陌生的字,这两个现在已经没有意义的字,使我的声音异样,"你不去车站看看?""不不……"他拿着酒壶,踉踉跄跄出了门。我后来才听说,他不到车站去送行,是怕受大家冷眼。不看见,心里还安稳些。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韩少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