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河东(57)

2025-10-10 评论

  本来大家是一致支持贺曙光意见的,但现在听大佬张这么一说,也觉得有道理,其中有两个人也跟在后面附和起来。
  这时候,还是七叔公说话了。
  七叔公说大佬张讲的确实有道理,主要责任确实应该由龙飞公司承担,其实他们现在已经在承担责任了,他们现在不是已经在停产了嘛,停产就有损失,就已经在承担经济责任。贺曙光讲得对,事情已经发生了,现在关键是要解决问题。从解决问题的角度考虑,目前只能按贺曙光提出的办法做。如果不按他刚才说的这三点做,你们谁能提出更好的解决办法?
  七叔公这样一说,大佬张就没有话说了,因为他提不出更好的解决办法。而只要大佬张不说话,其他人立刻就说那还是先按贺曙光的办法做吧。
  贺曙光看看大家,见大家都支持他的意见了,就开始布置具体工作。
  他说与长城公司沟通的事情仍然由大佬张负责,与环保所协商的事情由他出面,在龙飞和强发之间调解的工作请七叔公亲自出马,其他人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协助,分工不分家,他自己和七叔公、大佬张也可以相互支持和配合,总之要把损失降低到最小。
  按说贺曙光这样的安排是比较合理的了,但没想到后来具体执行的时候,却惹来了大麻烦。
  麻烦出在“分工不分家”上。
  按照分工,大佬张负责与长城建筑工程公司沟通,等于是让他与自己的娘家沟通,而这个娘家与婆家的关系本来就非常融洽,所以,大佬张的任务立刻就完成了。但是,他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加上有贺曙光那句“分工不分家”的话,所以,大佬张在完成自己的任务后,并没有闲着,而是主动帮忙贺曙光和七叔公一起完成另外两项工作。谁知道就是他这一帮忙,帮出了麻烦。

  37
  大佬张首先帮着贺曙光处理环保所这边的事情。贺曙光已经与环保所那边进行了沟通。先是电话沟通,然后当面沟通。当然,所谓的沟通,其实就是赔礼道歉和感谢。承认自己是农民,不懂,没经验,以为金属加工就是打铁,以为金属表面处理就是用砂纸把铁上的锈简单清除一下然后刷油漆,根本就没有想到电镀,所以,非常感谢,感谢环保所的专家们给他们把关,教会他们很多东西。
  为了表示感谢,贺曙光一定要请对方吃饭。
  对方难得见到这么通情达理的农民企业家,被罚款了还要感谢他们,而且态度诚恳,一副学生对恩师的样子,搞得要是拒绝就太不近人情了,只好接受吃请。
  环保所的人虽然并非个个都是贺曙光说的那样是“专家”,但基本上都是受过专业教育的,而且基本上都是北方人。当然,所谓的北方人并不一定要求是东北人,也不一定是西北人,甚至还不一定是华北人,只要不是广东人,统统都被称为是北方人。比如湖南人,以前一直是典型的南方人,但是到了深圳,他们居然成了“北方人”了。而且这些所谓的北方人自己也入乡随俗,把自己当成了北方人了,所以,他们都说统一的北方话,也就是普通话。尽管他们当中的有些人讲的所谓的普通话并不标准,但至少他们自己相互能听懂,并且在绝大多数深圳本地人听起来还非常标准,起码舌头不会打结,尾巴不会拖音,因此,当时罗沙村的人和深圳甚至广东省的其他本地人一样,对这些北方人还有另外一个特别的称呼,叫做“讲普通话的”。
  为了减少隔阂,那天贺曙光请环保所的领导和同志们吃饭的时候特意叫上大佬张,因为大佬张也是“讲普通话的”。
  作为北方人,他们的特点不仅仅是讲普通话,还比较能喝酒,起码相对于深圳本地人来说比较能喝酒,喝白酒。那天贺曙光叫上大佬张一起去,除了他也是“讲普通话的”的之外,就是大佬张也比较能喝酒。
  大佬张已经完成自己与长城公司那边的沟通任务,并且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正想着怎么样“分工不分家”地去帮助贺曙光和七叔公完成另外两项工作,所以贺曙光一叫,立刻前往,仿佛他一直等着贺曙光叫他。
  后来的发展证明,在处理与环保所关系的问题上,贺曙光叫上大佬张确实没有错,因为大佬张确实能喝酒,那天他陪环保所的人喝了不少酒,一直喝到所长表扬他了。
  所长说:你一点都不像本地人。
  “我本来就是北方人。”大佬张说。
  接着,大佬张就把自己是哪里人,哪年当兵,哪年在深圳集体专业,又是哪年从国营单位下海到罗沙村当运输公司经理,现在又当上了股份公司副总,从头到尾认真地说了一遍,甚至连自己是村支部委员这一点都交代得十分清楚。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