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作家和诽闻纠缠比较正常。但虹影还官司缠身,则是女作家中少见。
有关虹影与男人关系的传闻,其艳情的风格、空间、数量已到让笔者惊叹的地
步。以我对流言蜚语宁信其有的态度,虹影在我眼中就放出神秘的光芒。哇赛:))
我没有问过她那些男女情事是真是假,真假不重要的,有何关系呐。一个女
人,或者说一个女作家与一个男人或者N个男人发生故事,不过是数学的加法,对
女人的灵魂影响有限。而肉体的欢娱或者饥饿从某种程度也是过眼云烟。生活就是
这样继续下去,如果我们最终没能自杀。
但一个女人,不仅仅女作家在男人的世界如果她用了真情,动心了,那几乎肯
定她必伤无疑,而爱情所带的伤害是致命的。爱情对女人是生命,只有生命才能毁
灭生命。
“是玫瑰就把他人刺痛/是小草就碧满山坡/是爱人就回回头,招招手再上
路。”
如此,虹影(所有的女人)没有你不能唱的歌,没有你不能爱的男人,没有你不
能写的字。
我知道,面对面走近盛名之中的女性作家,即便是朋友,就我而言,天性害羞
(尽管已变得大方多了),怕祸从口出(无法控制)成为人际交往中的阻碍。另外,女
作家敏感。敏感的个性脆弱,多疑,经不起碰撞。但你与谁相识相知,那是姻缘,
甚至一面之下便可明白,这个人能与你走到多深。像你爱上谁,是刹间的事,电光
一闪,无法避免。
其实虹影不如其他海外女诗人(张耳,胡军军,辛虹,田晓菲)容易进入对话。
我们说话时断时续。有时我笑了,她问你笑什么?我也不知道我笑什么。有时她突
然沉默,我得找一个话题打破沉默,这并非我的擅长,我自己也不是一个好的交谈
对象。
她自是直接,我行我素的态度但又神秘。这种神秘表现方式是一种受惊般的自
卫。我想她所受到的伤害,如十指连心在记忆中悄然翻动。我们都背负记忆,步入
中年妇女的角色,这是底色,背景。据说我们人类有把苦难记忆删除的功能,与生
俱来,但我怀疑,太深的烙印所形成与社会的隔膜是抹不掉了。
竟没有和虹影谈论文学,写作。往往彼此过问一下生活状态。她问,心情好不
好。我说,不太好。不好就来北京玩吧。在北京没有家。那你买个房子吧。钱不
够。那租房子吧。我不喜欢租房子了。谁不租房子呀,北京写作的朋友差不多都租
房子的。
虹影是独立的,她独立生活的能力首先是自食其力。全靠写作糊口并且过上了
“资产阶级”的生活,这是写作女人的理想。八十年代的初期,她就出川了,混迹
于江湖。她,这个饥饿的女儿意志坚定,目光锐利,因为在八十年代文学风潮中坚
持下来的作家应该意志坚定。
女人的善良是一种天性的素质,不需要学习,也无需培养。善良是你的本能,
难以根除。善良的女人令人放心。虹影的善良,不证自明,就像你我也保持着对人
的善意,那是经过多少黑暗,丑恶,背叛,侮辱,冷言冷语而残留在体内。
虹影的小说“饥饿的女儿”,“K”形成2001年至今的文学现象,一个热点,
一段新闻。
她的经历,她的作人,她的长相,她的版税都成为谈资。而这一切,需要她去
担当,承受。
长江边上贫民区走出来的女人,可以试风波为常景了。
去年夏天在香山饭店,与她不期而遇。
那天,我们走进三楼,在走廊,先见着孙康宜教授,那旁边亭亭而立的女子无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虹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