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青春成为往事(92)

2025-10-10 评论

  在靖(州)、洛(州)地区非常有名的历史人物商子舟不得不进入我们的故事之中了。读者将会看到,随着这个人的进入,我们这个故事中的所有重要角色的命运都将发生改变,因此,我将尽可能介绍得详细一些。需要说明的是,这部分内容的原始资料仍然来源于历史教科书。
  商子舟,男,汉族,一九〇三年三月十九日(农历一九〇三年二月二十一)出生在靖州,爷爷是清朝拔贡,以教书为业,父亲是个秀才。商子舟从小熟读四书五经,并且是靖州第一家高等小学的第一批十二个毕业生之一,完小毕业后考入靖州中学。靖州中学是洛北地区二十三个县唯一的一所中学,这里有从北京大学请来的一批大学毕业生,还请了一批德高望重的前清遗老、翰林。图书馆有《新青年》、《每周评论》、《新潮》等新文化运动时的著名刊物。靖州中学虽地处西北内陆,却并不闭塞,商子舟正是在这里受到了五四运动的影响,受到了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启蒙,成立了靖州中学学生会,商子舟当选为学生会主席。商子舟勤奋好学,思想敏锐,出于对穷苦百姓的深厚感情,以天下为己任的商子舟萌生了走向社会、唤起民众的思想,在靖州中学组织了社会科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时事研究会、剧社、画社等等,还出版了一批宣传进步思想的油印刊物。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靖州中学期间,商子舟先后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和进步组织“共进社”,并且于一九二四年秋天,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五年“五卅运动”以后,中国共产党党员商子舟和几个同学一起,取道山西、北京、上海到广州投考黄埔军校,荣幸地成为黄埔军校第四期学员。一九二六年七月,商子舟参加北伐战争,随东路军出发,在江西吉安前线受命调到冯玉祥领导的国民军工作,先后担任国民联军驻K省总部组织科长、宁夏四路军政治处长。一九二七年“四·一二事变”以后,形势剧变。冯玉祥以“集训”的名义,把全军的政治工作人员(共产党员)全部解除武装,监押在开封宫驿街三道胡同第二中学,一个一个进行审查。较有名望的三十二个共产党员则另行看管,商子舟是其中之一。十多天后,这些人被押上一截铁闷子车驱逐出境。商子舟等人在武胜关脱逃,辗转来到武汉,在汉口找到中共中央。同行的十二个人中,有的被派往苏联,有的留下做宣传工作,有的派到南昌参加起义。商子舟被派回到K省的洛北地区,任中共靖(州)洛(州)军委负责人。
  商子舟认为,洛北地区军阀派系很多,出了许多诸如井云飞这样的山大王,历代统治者都拿他们没办法,不得不借重于他们的力量实行统治,就因为他们有枪杆子,有地盘。一系列失败使商子舟清醒地认识到,要发展武装斗争,一定要在封建武装薄弱的地区建立自己的军队,创立巩固的农村根据地,只有抓起枪杆子,才能够为老百姓争取公平和人道。
  如果用当时的政府观点看商子舟的行为,就是地地道道的土匪行为,所以,很长时间以来,商子舟一直被称之为土匪或者共匪,就像我们的历史教科书把井云飞称之为“大土匪”、“大地主”一样。
  需要向读者交代的是,一九二八年一月,K省国民政府对靖(州)洛(州)的行政区划做了新的划分,两地列为同等级别的行政区,靖州行政区辖北部地区十二县,洛州行政区辖南部地区十一县。这样,原靖(州)洛(州)政府主席、政府军三十四师师长陆相武的地盘就等于被削减了一半,而洛州行政区则调任
  国民党三十一师师长刘世英驻防,原泉县县长汪清廉升任洛州行政区主席。掌握靖州军政大权的陆相武把靖州以及周边地区控制得如同铁桶一般,革命力量很难在那个地区发展。
  商子舟决定避其锋芒,把重心放在洛州。洛州山大沟深,在历史上从来不是经济发达的地方,国民党洛州政府主席汪清廉和守军刘世英素有纠葛,政制混乱。刘世英主要龟缩固守在洛州城及周边几个县城,而刘世英则在广大农村依靠当地豪绅行使治理权力,和陆相武的军队相比,武器装备也较差。刘世英是一介武夫,治理军队手段落后,那些兵痞们横行霸道,鱼肉乡里,早已经天怒人怨。这里正是发动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好地方。
  一九三〇年十月三十一日(农历一九三〇年九月初十),商子舟发动了著名的洛州起义,推翻了国民党在洛州的统治,洛州政府主席汪清廉投降,刘世英部大部分被消灭在洛州各县,只带领一小部分残兵败将向北流窜到靖州,和陆相武纠合到一起去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