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来,这女孩在叶家已很习惯了,从不吵着要回家去。连“寄姆妈”也越来越少提起。她在整幢房子里楼上楼下地跑,在花园那些小树林、花丛里玩。好像到处是新天地,到处有乐趣,经常能听到她“咯咯”的欢笑声。
这天晚上,叶太太走进伯奇的书房。
“伯奇,我们把这孩子留下吧。就让她当我们的女儿,”叶太太恳切地看着丈夫说。
伯奇知道,自从生了令超后,因病不能再生育的妻子,一直遗憾没有一个女儿。他也看出妻子很喜欢这个女孩,连他自己和令超也越来越被这天真、可爱的小姑娘所吸引。
“淑容,我当然赞成。只是,如果她家的大人找来呢?”伯奇踌躇地说。
“我猜想,这孩子的父母,很可能真像她所说的,已经死了。而那个所谓寄姆妈显然也没有真正关心她。要不怎么不找她呢?巡捕房你去过了。这几天我一直在看报,注意有没有寻人启事,也没有。”叶太太把经过深思熟虑的想法一股脑吐了出来,“再说,如果我们不收留她,这可怜的孩子就只好进孤儿院了。”
夫妻俩商量的结果,是先把这孩子留下来,如将来她的亲人找上门来,再把孩子还给他们就是。
“伯奇,既然决定把这孩子留下,你给她取个名吧。”叶太太见丈夫终于同意把孩子留下,高兴得满脸带笑。
正在这时,书房门被推开了。那小女孩把头伸进来,一见伯奇夫妇都在向她微笑,她那亮晶晶的眼珠一转,索性跳了进来,一下扑到叶太太怀里。
伯奇看到这孩子身上穿的还是她自己的那件衣裙。沈妈把她洗得干干净净。衣料虽很一般,但裙子上却绣着精致的花:两三片荷叶,配着荷花、莲蓬和嫩藕。伯奇又想起发现这孩于的那天清晨,一夜雷雨后,天刚放晴,鸟雀欢叫。
周邦彦的词《苏幕遮·燎沉香》从他脑中闪过。于是,他说:
“我们叫她风荷吧。”
这以后,既没有风荷的亲人找上门来,伯奇夫妇也没有找到风荷自己家的线索。而风荷却已完全把伯奇夫妇当成了自己的父母,亲热地称呼他们爸爸妈妈,叫令超哥哥。在这个新家中,愉快地生活下来。
从此,叶太太每晚在祷告时,都要加上一句:感谢上帝,在那个夏日雨后的清晨,给他们送来了一个天使般的女儿……
就这样,十五年的岁月过去了……
叶太太把这段往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夏亦寒。
“除了已病故的沈妈外,伯奇、令超和我,都清楚地记得十五年前的那一幕,”叶太太苦笑了一下,又说,“而那一幕的主人公——风荷,却对此完全没有印象了。她当时实在太小。所以,她从来以为我们是她亲生的父母。”
回家的路上,夏亦寒一直在苦苦思索着。
十五年前,风荷突然出现在叶家的门前,显然与风荷后来的发病出走有关。说不定,这是她幼时的一次发作,也许还是第一次发作。而正是在这一次之后,她失去了自己原本的家,也失落了自己真正的身份。
亦寒预感到,如果顺着这条线索追下去,很可能找到风荷发病的根源,从而找到彻底根治它的办法。
这不能不说是今天与叶太太谈话的一个意外的收获。
但是,亦寒今天本来是想了解风荷究竟与夏家有没有关系的。
风荷拜访老宅时的一些表现,实在太奇怪了。她很清楚壁炉通风的秘密装置,她所说的与那幅《奔马图》的关系,她知道楼上的大房间能摸到白果树的枝叶,等等,都表明风荷曾到过这座老房子,而且似乎还很熟悉它。
这不能不使亦寒怀疑,是否风荷与自己的家有什么特殊联系?
风荷会不会是夏家丢失的孩子,甚至她竟是自己的妹妹呢?绝不可能。这一点亦寒可以确信。从年龄看,风荷小他六岁左右,如是妈妈生的,他应该有印象。
何况从大阿姨那儿,他早就知道,大妈从未生育过,自己母亲也只生了他一个。因此,他父亲夏老爷一直为家里人丁不旺而担忧。
听了叶太太的叙述,知道风荷曾有个寄姆妈,亦寒想,会不会风荷曾过继给夏家,所以在夏家老宅生活过?
但他又否定了。大妈就是因为不肯领养外人的孩子,才在家乡把本族侄女绣莲领出来。自己的母亲当初连亲生儿子都不能带进夏家,当然更无权当别人的“寄姆妈”,把“寄女儿”领到夏家去住了。
那么,风荷和那座老宅究竟是怎么联系在一起的呢?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晨蔷
夏亦寒
叶风荷
豪门世家
家族恩怨